top of page

​人往哪裡漂?

 2017年台灣本島人口遷入遷出變化

「阮欲來去台北打拼/聽人講啥物好空的攏在那/朋友笑我是愛作暝夢的憨子/不管如何路是自己走」90年代,林強的《向前走》講訴一個對未來懷抱著夢想的異鄉游子到台北找工作,一心想闖出自己的一片天,無論多苦也不怕的動人故事。當時台北被形塑成青年才子實現夢想的應許之地,但那裡的生活真的如想像中美好嗎?

2018年六都九合一選戰打得火熱,青年返鄉的議題也再度搬上檯面,更在時任高雄市長韓國瑜喊出青年「北漂問題」後,青年北漂的討論一時沸騰。然而,台灣的遷移狀況真的和社會想像中一樣嗎?事實上,近6年雙北的遷入人口數逐年減少,2000年後人口的社會增加開始呈現負成長,台北人口開始大量往新北、桃園外溢,以人口的社會增加  來看,近5年桃園縣(市)成長最多,更在2014年升格為直轄市後達到鼎盛,新竹縣則緊隨其後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台北遷出新北桃.png

​台北市人口主要遷出地區

在中部方面,以人口的社會增加來看,除台中以外都呈現負成長趨勢,以彰化最為明顯,且青年勞動人口外移佔多數。縣市人口往都會區聚攏情況加劇,而彰化、雲林、南投等地遷往台中人口佔縣市遷出人口比例最高。

彰化南投雲林 遷入台中.png

台中市遷入人口主要地區

南部主要人口流動縣市

南部方面,以人口的社會增加來看,除台南以外都呈現負成長趨勢,新聞報導北漂議題喊得震天嘎響,但在高雄人口遷出中,遷往台南人口佔最大比例。根據近五年社會增加資料顯示,屏東人口負成長排在全國第四,其中以遷往高雄為大宗。

東部而言,台東遷入和遷出人口數皆為全國最少,其中遷出人口多往台北桃園一帶移動。在花蓮方面,則以遷入新北市及桃園為多。

東部主要人口流動縣市

如果連基本的工作都找不到,怎麼可能願意留在原地。」東吳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高郁惠指出,在早期許多人口遷移的討論中,採用新古典經濟學派  的觀點,經濟因素占相當大的比重,而人口的遷移所代表的是「勞動的遷移」。

儘管近年來台北人均所得在全台各縣市一直維持前段班成績(2017年被新竹縣超越),然而單就遷出人數而言,近6年台北卻都排在各縣市前三名。「經濟學派比較少把遷移的成本、城市生活水平、交通建設考慮進去。」高郁惠指出,像是基礎建設對總體人口的遷移就有一定影響。

 

高郁惠說明,中央給地方的經費是以人口數為基準,以桃園市為例,桃園市在人口成長到一定程度時升格為直轄市,就可以有更多經費投入基礎建設,相反的,一些中南部縣市因為人口減少,中央給付的經費也相對減少,基礎建設減少導致城市拉力減少,形成城鄉差距的惡性循環。

 

城鄉發展不均導致人們為了尋求更好的機會遷往大城市,然而在與薪資不成比例的房價之下,過著租屋、搬遷、身不由己的日子,能讓我們一輩子落腳、深根的土地究竟在何處?第二篇我們將透過一系列遷移者的訪談,看看他們在遷移的選擇上受到了甚麼因素的影響,而他們遷移後的生活與心境上又有什麼樣的變化?

文字|杜冠霖

​圖表設計|李紹瑜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