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LOGO (1).png
網頁主視覺.jpg
鳥1.png

「漂泊信天翁/在南冰洋的想像/面對水手的十字弓/往孤獨的航線上/飛過半個地球/找到值得收起雙翼的歸宿前/繼續漂泊」

 

在台灣也有這樣一群人,他們像漂泊的候鳥一般,為了理想和生活,試著面對陌生的環境和挑戰,在找到適合自己的歸宿前不斷闖蕩。1970年代,「漂泊」一詞成為顯學,從陳芬蘭「阮想要來去都市做著女工渡日子」、羅大佑「台北不是我的家」、林強「阮欲來去台北打拼」,異鄉游子的理想追求都在歌詞中被一一再現。

 

遷移並非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,在台灣,青年是遷移人口的主要族群,他們漂往何處?似乎也能夠從1970年代的流行歌詞看出一點痕跡,到大都市工作,成為遷移族群的一種趨勢。但在現今台灣社會還是如此嗎?

 

就業機會、物價水平、生活環境、交通建設,北漂、南漂、東漂、西漂,在台灣,究竟為何而漂?漂往何處?透過政府統計數據、學者研究和遷移族群的訪談,我們將一一揭露「漂泊」想像的實際輪廓。

鳥4.png
鳥2.png

哪裡「漂」?

2013-2017年台灣本島人口遷入遷出變化

人口圖示.png

時任高雄市長韓國瑜喊出青年「北漂問題」後,青年北漂的討論一時沸騰。然而,台灣的遷移狀況真的和社會想像中一樣嗎?根據內政部統計,台北近5年社會增加呈現負成長,遷出人口總數更高居第一,人口大量往外遷移的台北已然不是「北漂族」的首選,那麼台灣人口究竟遷往何處?

何處

是我家?

「我想到到一個,在台北生活的意義。」

宗穎 高雄人

2010年定居台北,從事媒體業。​

阿月 彰化人

30歲以前都在台北生活,​​

40歲後回到彰化從事農業。

芸芸 台北人

​在台北過了大半輩子,

中年移居桃園生活,從事自由業。

阿聖 彰化人

​六年間移居三個城市,

現居台中為創業夢打拼。

「以為台北會有更多選擇,其實不然。」

「因為我想家了。」

「比起人工機械化的生活,

我更喜歡寧靜、自然的事物。」

宜居不宜居.png

移居,

不宜居?

人口的遷移,無非嚮往更好的生活。其中,「房價」成為是牽動著人口遷移得重要因素,然而,在房價與所得嚴重不成比例的台灣,如果住都住不起,又談何品質?

從房價看遷移

這份報導這樣做

我們是世新大學新聞系105級學生

以下是這份報導的製作過程
希望讓大家更了解​您閱讀的報導,是如何被搜集、產製
關於我們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