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網頁主視覺.jpg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c387c1_9e49d34bf0e74c85a5447925cc4e21c6~mv2_d_5104_3403_s_4_2.jpg/v1/fill/w_1451,h_952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vif,quality_auto/%E7%B6%B2%E9%A0%81%E4%B8%BB%E8%A6%96%E8%A6%BA.jpg)
![鳥1.png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c387c1_72a3d7e42a44413fb95e3c9c36f34486~mv2.png/v1/fill/w_185,h_183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vif,quality_auto/%E9%B3%A51.png)
「漂泊信天翁/在南冰洋的想像/面對水手的十字弓/往孤獨的航線上/飛過半個地球/找到值得收起雙翼的歸宿前/繼續漂泊」
在台灣也有這樣一群人,他們像漂泊的候鳥一般,為了理想和生活,試著面對陌生的環境和挑戰,在找到適合自己的歸宿前不斷闖蕩。1970年代,「漂泊」一詞成為顯學,從陳芬蘭「阮想要來去都市做著女工渡日子」、羅大佑「台北不是我的家」、林強「阮欲來去台北打拼」,異鄉游子的理想追求都在歌詞中被一一再現。
遷移並非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,在台灣,青年是遷移人口的主要族群,他們漂往何處?似乎也能夠從1970年代的流行歌詞看出一點痕跡,到大都市工作,成為遷移族群的一種趨勢。但在現今台灣社會還是如此嗎?
就業機會、物價水平、生活環境、交通建設,北漂、南漂、東漂、西漂,在台灣,究竟為何而漂?漂往何處?透過政府統計數據、學者研究和遷移族群的訪談,我們將一一揭露「漂泊」想像的實際輪廓。
![鳥4.png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c387c1_a4f1cbea38cd445ea1dc35c27dbbf699~mv2.png/v1/fill/w_202,h_264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vif,quality_auto/%E9%B3%A54.png)
![鳥2.png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c387c1_2572f78d596846b0a226ec9c4e873ab4~mv2.png/v1/fill/w_150,h_90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vif,quality_auto/%E9%B3%A52.png)
人往
哪裡「漂」?
2013-2017年台灣本島人口遷入遷出變化
![人口圖示.png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c387c1_61a35f80a59d48b7be64908f8efa14c6~mv2_d_1963_4177_s_2.png/v1/fill/w_327,h_696,al_c,q_85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vif,quality_auto/%E4%BA%BA%E5%8F%A3%E5%9C%96%E7%A4%BA.png)
時任高雄市長韓國瑜喊出青年「北漂問題」後,青年北漂的討論一時沸騰。然而,台灣的遷移狀況真的和社會想像中一樣嗎?根據內政部統計,台北近5年社會增加呈現負成長,遷出人口總數更高居第一,人口大量往外遷移的台北已然不是「北漂族」的首選,那麼台灣人口究竟遷往何處?
何處
是我家?
「我想到到一個,在台北生活的意義。」
宗穎 高雄人
2010年定居台北,從事媒體業。
阿月 彰化人
30歲以前都在台北生活,
40歲後回到彰化從事農業。
芸芸 台北人
在台北過了大半輩子,
中年移居桃園生活,從事自由業。
「以為台北會有更多選擇,其實不然。」
「因為我想家了。」
「比起人工機械化的生活,
我更喜歡寧靜、自然的事物。」
![宜居不宜居.png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c387c1_47e28746c1d649f6b6ec496a4f0189f2~mv2_d_5184_3456_s_4_2.png/v1/fill/w_1425,h_950,al_c,q_90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vif,quality_auto/%E5%AE%9C%E5%B1%85%E4%B8%8D%E5%AE%9C%E5%B1%85.png)
移居,
不宜居?
人口的遷移,無非嚮往更好的生活。其中,「房價」成為是牽動著人口遷移得重要因素,然而,在房價與所得嚴重不成比例的台灣,如果住都住不起,又談何品質?
這份報導這樣做
我們是世新大學新聞系105級學生